close

蚊蟲叮咬,不可輕忽!-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楊志雄 醫師 /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 皮膚科
〝醫師你看!星期天去鄉下外婆家回來就變這樣,這是蚊子咬的嗎?怎麼連屁股也有?〞

 

〝原以為蚊子咬沒什麼大不了,擦擦萬金油就好,怎麼越來越多?〞

 

〝怎麼她弟弟沒去山上,這幾天身上也出現類似情形?〞

 

一位母親焦急地帶著四歲小女孩來皮膚科門診就醫,我發現女孩腰部、臀部、下肢長紅疹,併有水泡及痂皮病灶,加上右眼皮紅腫,眼角出現黃色濃稠的分泌物,但女孩並無發燒,或其他明顯不適症狀。

 

經診斷後發現是典型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膿痂疹〞,本科門診連續出現數起小朋友感染膿痂疹個案,因為這種病的傳染力很高,抓過患部再去碰觸其它部位就可能傳染,甚至會引發腎臟炎,所以家長絕對不能輕忽,要能及時治療,以免會傳染給家裡其他小孩。

 

近來天氣持續炎熱,加上風災水災,積水地區蚊蚋特別多,人們被蚊蟲叮咬後,若沒有適當的治療,會因癢而用力搔抓,若感染細菌,就會形成〝膿痂疹〞,再藉由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毛巾,以及器皿的共用而散播開來。而小朋友常因活動力強,汗線排泄系統又未臻成熟,所以一旦天氣轉熱,對於某些體質比較過敏的幼兒,就容易因不耐高溫、動輒抓破皮膚引起細菌感染,這種典型的代表病症就是膿痂疹。此種病症可以是源於皮膚創傷性的原發性感染或是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之感染。

 

膿痂疹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表淺性細菌感染,常出現在幼小兒,有時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病灶迅速蔓延開來,故又稱之為“傳染性膿痂疹”。臨床上以學齡前的幼童最容易發病。男女感染機率差不多,在高溫多濕的季節,皮膚排汗情形不佳時,在身体的露出部如頭、臉、四肢,出現以水泡性或結痂性膿痂疹為主的病灶。

 

膿痂疹的症狀是全身的皮膚會先出現紅色的疹子,之後疹子中央會出現水皰、膿皰,這種水泡有搔癢感,容易破裂,破裂後形成黃色蜂蜜樣的結痂,,隨著病童對患部的搔抓,病灶也迅速擴散,病情嚴重的患者會發燒,並且有可能出現腎小球腎炎的併發症。

 

約有一半以上的病童先有挖鼻孔或流鼻涕的病史,造成鼻孔附近的感染,然後再以手抹鼻涕,進而在手指出現指溝炎,也可因手指在四處搔抓,病灶隨之擴散到全身各部位,或因幼童間相互玩耍,無意間傳給下一個玩伴。而感染的病原體,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A群β溶血性化膿性鏈球菌最為常見。

 

此症在病童的兄弟姊妹間互相感染的情形也很常見,所以病童若無積極治療,常可在小團體出現小流行。

 

治療上,因本疾屬於抑菌性感染,又有相當強的傳染性,所以大多需要口服抗生素達一週,以紅黴素或dicloxacillin為主,再配合外用藥膏或優碘的使用,可使感染儘快控制住。患部上的結痂,可使用濕紗布或抗生素油膏除去,身體要常保持透氣、通風、乾爽,改善環境衛生也有其必要性。幼兒因體重不同,所需劑量不同,為免劑量過重或不足,絕對要視個別情形給藥,同時,若小孩皮膚上有膿樣結痂或流湯、流水的表淺破皮時,應儘速就醫。

 

家中若有膿痂疹的病童,要儘量與未感染者隔離。擦拭患部的滲出物不要用手帕,改用乾淨的紗布,且用過即丟;也不要去游泳池,以防傳染在池中進一步擴散,同時應避免讓小孩共浴,也不能共用衛浴用品,維持手及指甲的清潔,指甲要修剪整齊乾淨,這樣就能將傳染途徑減少。

 

夏季天氣溫暖潮濕,利於蚊蟲的繁殖,不管是蚊子,跳蚤、臭蟲等等,都會造成局部的紅腫、發癢,嚴重的還會起水泡,或是成為紅豆冰,尤其是有些小孩會演變成膿痂疹,更是輕忽不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眼睛的運動天地 的頭像
    小眼睛的運動天地

    運動的小眼睛貓頭鷹

    小眼睛的運動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