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上班,很多人開始出現各種年後綜合徵,失眠、腸胃不適、感冒、咽喉上火、全身酸痛、心情焦慮等。而這其中,腸胃問題是人們最大困擾,比如消化不良、肚脹噁心還有神經性厭食等。營養學家提醒大家,春節之後,都市人首先要調養腸胃,通過飲食讓身體儘快恢復狀態。

節後飲食 不可一素到底

營養專家建議,節後幾天要減少精製米、面、糖果、甜糕點的攝入,主食最好以穀類粗糧為主,如玉米、燕麥、小米、豆類等,同時調配深色或綠色蔬菜的比例。並且多喝粥和湯,蔬菜最好生灼,或做成蔬菜粥和湯。這樣不僅能補充足夠的纖維素,而且利於排毒,讓紊亂的胃腸休息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全“素”的做法同樣對胃腸道同樣不利,不僅難以達到“休整”目的,甚至還會“雪上加霜”。

為了平衡節日期間過多攝入的油脂,很多人在節後大量進食燕麥、玉米、芹菜、韭菜等粗纖維食品。其實,如果春節期間因大量進食油膩食物導致了胃腸不適,那麼節後大量進食這些食品,則會進一步加重胃腸不適。

燕麥等食物富含膳食纖維,並且含有相當數量的不可溶性粗纖維,一方面會延緩胃排空,導致腹脹、早飽、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症狀,甚至還可能影響下一餐的進食。

其實,從節日的大魚大肉一下改為以素為主,會造成新一輪的營養失衡,特別是動物食品裏富含的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優質蛋白、必需氨基酸等,會因此攝入不足。因此,粗細搭配以粗為主是最佳方式。

果蔬+喝水 與輕度運動結合

  節日飯菜油膩偏多,大部分人難免會出現脂肪攝入過高現象。利用兩三天時間,減少精製米麵、糖果、甜點等攝入,強迫自己多喝水,尤其是多喝白開水,可加快胃腸道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和酒對肝臟的危害。此外,喝茶還可清除胃腸道油膩,使胃腸道儘快恢復到正常水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