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小時候,懂禮貌的孩子總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不懂禮貌的孩子總會被大家呵斥。我們都曾經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説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

孩子的禮貌不是訓出來的

當孩子遇到生人不敢打招呼時,請不要隨便説孩子沒禮貌,因為這會很傷害孩子的心。

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還是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大人常常半引導、半強迫的要孩子跟別人打招呼。比較不怕生的孩子,還順著大人,靦腆地問聲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往後縮。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説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禮貌”之類的話。

我們都曾經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説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大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應該承受呢?爸媽同心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實。但在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簽(沒禮貌、不聽話),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出現這些問題。

一、語言的暴力。以羞辱為手段的語言暴力,在傷害孩子尊嚴的同時,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漠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小孩子對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才能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三、罪惡感的建立。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裏,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同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大人一再説自己無理時,他會産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

那麼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呢?

1、以身作則

俗話説“有其父必有其子”,當父母的首先要改正不良的行為,積極參加公共事業,在孩子們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2、合理的管束

孩子犯錯時,不要以暴力攻擊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把孩子當作朋友,告訴他這件事是錯的,以後不許做,如果再做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3、給孩子講故事

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士或古代賢人的故事,能激發孩子的鬥志,從而使孩子好好學習。

4、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習慣要從小做起,身為家長要耐心教育孩子們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做了會違法,並且還有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