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活中常聽人們説“哎,人未老心老了”或“這麼大歲數了還那麼幼稚”,這些説的其實都是人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匹配的問題。

“心理年齡”的高低,和遺傳、性格、經歷、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甚至受近期心情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年齡”的高低各有利弊,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如一個“心理年齡”低於生理年齡的人,會顯得幼稚,不利於個人的社會化生存與成長,但他的心態通常簡單而快樂,喜歡參加活動,精力旺盛,不保守;再如,一個 “心理年齡”遠大於實際年齡的人,雖然會給人感覺成熟穩重,但由於城府過深,很難與同年齡的人有相互的理解與共同的語言。

實際上,“心理年齡”並不是一個“固定值”,它是可以變化的。如果我們能稍加用心地運用這種變化,它將成為改善各種難於溝通“阻力”的“滑動變阻器”。

如對待小孩,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用“孩子的口吻”與他們交流,這時我們就是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齡”下調到了與對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會覺得有溝通障礙。

再如,成年後我們通常會感到和父母之間溝通困難。那是因為,在父母心目中,我們永遠是孩子。有時候我們一廂情願地覺得父母“應享享清福”,卻忽略到底什麼是他們心中認為的“福”。父母對你的關愛,並不因你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如果真的不需要他們對你付出、惦念和指點,恐怕他們感到更多的不是享福而是失落。所以,在長輩面前,我們就要適當地表現出較低於生理年齡的“心理年齡”來。

了解各年齡段的“心理年齡”優缺點,在與不同年齡、性格的人交往中,對此加以利用,取長補短,會使你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

測測你的心理年齡:

你的心理年齡幾許?請自測:

1.你喜歡哪一類的人?

A、比自己更強的;B、喜歡和尊敬自己的;C、需要自己的;不知道。

2.當你的朋友不贊成也不理解你的建議時,你會:

A、繼續解釋;B、覺得受傷或生氣,不再説話;避開這個問題;C、聽聽他的意見。

3.和朋友聚會,當你覺得情緒低落時,會:

A、強作歡顏,不止人注意到不快情緒;B、不掩飾情緒,但堅持坐到最後;C、如實告訴朋友並離開;D、找藉口離開。

4.工作上遇到麻煩,下班後你會:

A、一個人出去散心,忘掉煩惱;B、希望回家從親人處得到安慰;C、找朋友傾吐不快;悶在心裏,憤憤不已。

5.某個你剛認識的人,吃力地想教導你某件你很清楚的事,你會:

A、告訴他你早就知道;不説什麼,但也不聽;B、等他講完,再顯示你對此道十分精通。

6.你認為自己:

A、沒遇上好機會,不然會有更好的生活;B、目前的生活與自己付出的相符;C、總是在花大量時間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D、説不定明天就撞上好運。

7.馬上要過節了,你會:

A、激動不已地等待盼望;B、花許多時間想像要做的事;C、沒什麼特別的異樣感覺;D、過節沒意思。

8.出門前你的家人若穿著不合適,你

A、建議他(她)換一下裝束;B、堅持要他(她)換裝;除非他(她)換裝,不然不會與其一同出門;C、無所謂。

9.在重要的事情即將發生時,你會:

A、于其餘事時非常焦躁;不願與人談及此事;B、輕鬆地與朋友談論此事;C、想尋求支援和鼓勵。

10.當有人惹惱你時,你會:

A、向其餘人嘮叨,抱怨;偶爾會嘮叨幾句;B、挖苦諷刺回擊他(她);C、不記在心上,無所謂。

11 .當你的密友發脾氣時,你會:

A、不住地問他(她)怎麼啦;焦慮,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過錯;B、不理睬,讓密友自己恢復;C、叫他(她)停止無理取鬧。

12.你在與人發生爭執後會:

A、很快冷靜下來並且道歉;仍然堅持並想證明自己的觀點;B、假裝什麼也沒發生;C、連著幾天不理他(她)。

結果分析:

兒童時期(1—20分)

不論你今日幾歲,你的心理年齡仍在16歲以下。喜歡被人表揚,總想取悅別人,他人的肯定才能令你肯定自己。渴望從人家那裏獲得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援。情緒起伏大。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切實際是你最大的優點和缺點。它讓你更能感受快樂,也讓你在生活中時常受挫。

青少年時期(21—40分)

內心不能平息的矛盾衝突是此時你最明顯的特徵。你渴望獨立自主自由灑脫,但還沒有擺脫他人的陰影,那第三隻眼隨時監控著你,你的一舉一動在兒童時期是為具體的他人滿意,現在是為讓這第三隻眼滿意,本能與人為,現實與理想,自我與超我,這種種矛盾的痛苦是推動人格發展的動力。

成年時期(41—60分)

若將人生之路視為登山,目前你已到達了自己的峰頂,成熟、穩健、老練、實際,你能夠合情合理地處理現實人生、的種種矛盾,平和地看待完美與缺陷,獲得與喪失。清楚地認識自己,能清明地分辨可能與不能,可為與不可為。但這種狀態稍有偏失,你就會走進保守與停滯,這樣導致的將是創造性和人生樂趣的喪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