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家朱子】

 

看完描述2002年MLB奧克蘭運動家低成本經營,反敗為勝故事的「魔球」,電影情節,橋段栩栩如生,比原著「Money Ball」更精采。電影故事很精采,但也讓人更困惑。

 

魔球奇蹟,還可能在大聯盟再一次發生嗎?它能印證在NBA、籃球場上嗎?它能成為經營管理一支球隊的合理教材嗎?我很懷疑。

 

運動家隊在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像變魔術一般,幾乎違反所有棒球傳統、觀念、理論,以低成本、不計經驗值、經營面與技術面混雜對抗、不重天賦未來性、在垃圾堆中挖鑽黃金的職業運動經營模式,用數據分析成功打造運動家隊。

 

比恩用4100萬美元,奇蹟式的打造出一支例行賽勝場相當於1億2000萬美元成本的紐約洋基,顛覆職業運動傳統,改變MLB百年文化,甚至讓所有球探、經驗、觀念都成了無用的廢物。

 

魔球是真實故事,比恩的成就與運動家的成功,歷歷在目,但那奇蹟是發生重數據的棒球運動,跟上壘率有關,與長打率有關,跟關鍵時刻打擊率有密切關聯。

 

籃球和棒球,同科不同種,兩種本質上有很大不同的運動,籃球也有數據,但數據只是參考,甚至很多根本不值得參考。比如:節奏,光是一種防守壓力和攻防節奏的不同,就可以馬上改變數據所顯示的意義,以及球員在定位、貢獻、角色與發揮上的價值。

 

而且,籃球比棒球更需要磨合,棒球可以一個一個接合,它節奏慢,屬性不同,籃球卻很難一個一個接合,棒球和籃球都需要一個整體和團隊合作,但裡頭的精髓與成分、要求,卻截然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歐里(Robert Horry)值錢,令人難忘,而且非常好用實在的原因。至於馬刺時代的波文(Bruce Bowen),他在魔球的數據、統計概念裡,是不可能存在的冠軍元素,甚至不會是贏球的成分之一。

 

用數據去分析、統計「活的比賽與團隊」,甚至去估算對手的能量與戰力,只是一種參考方式,完全把經驗值與心理、腦袋、團隊合作,放在數據後頭,也未必完全真實可靠。

 

至於球隊總經理給總教練下指導棋,並設定用人的方式與模式,在運動領域裡簡直不可思議。

 

魔球成功改變棒球運動,顛覆傳統,並且創造運動家重建成功的例子,擁有無比魅力,讓人著迷。

 

看看魔球,想想棒球,再進入籃球世界,我想,我那只是個曾經成功過的故事,可以參考,是個絕佳判例,但不是什麼教條。

 

【2011/11/17 聯合新聞網】



全文網址: 棒籃同科不同種 魔球用在籃球無效 - 深入報導 - 籃球風雲 - udn運動大聯盟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354866#ixzz1wguPTXoV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